2012黃朝湖書悟入藝途生涯電子書
99 第十三篇 評•介•論寫作「三步曲」 作、學外文,所以入伍中和退伍後的四年期間非常勤於寫作,大量發 表文章在中央日報、聯合報、徵信周刊、中國一週、文星雜誌、自由 青年、幼獅文藝、台灣日報、民聲日報、大華晚報、海天畫刊和這一 代雙月刊,執筆內容偏重於畫評和介紹,尤其畫評,用筆直接、用字 辛辣,立論偏向現代藝術,因此,現代畫家相當推崇,傳統畫家和學 院保守派畫家相當反感,呈現兩極現象,當時我被聯合報揚蔚記者譽 為「現代畫的頑童」,此後我一直沒有改變行文辛辣風格。 這一段期間所發表的文章,於1965年7月由文星雜誌社以「為中 國現代畫壇辯護」為書名正式出版。 1966年我應台灣日報發行人夏曉華邀聘擔任編輯,又兼任「藝叢 版」主編,才開始改變以介紹當代藝術家為主調,對畫展的批評也改 以評介方式處理,因為台灣藝壇到了70年代,現代畫已經取得發言權 和地位,可以和學院畫壇平起平坐,而五月和東方從事現代畫創作的 畫家,開始往國外發展,國內畫壇又適逢鄉土文學運動興起,不少現 代畫家為迎合潮流轉向鄉土風情的表現,因此,我筆下介紹的畫家, 就不再侷限於前衛畫家,凡是有個人風格或面貌的畫家,只要水準 夠,內容扎實,我都會加以介紹。 1968年3月,我將介紹過的文章匯集成書,由青龍出版社出版了 「台灣當代畫家」,書中介紹的50位台灣畫家,到了80年代以後,有 百分之九十都成為畫壇的中堅畫家,帶領了台灣畫壇的成長,這證明 我當時執筆的眼光,是相當客觀的。 1970年代到80年代,我應邀在台北的「美術月刊」、「雄獅美術 月刊」、台灣日報的「副刊」、「藝海春秋」、「美的欣賞」和「藝 壇巡禮」、台灣新聞報的「樂府藝苑」、自由日報的「藝壇縱橫談」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kzO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