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黃朝湖書悟入藝途生涯電子書

黃朝湖悟入藝途生涯 100 及第一畫刊的「社論」等寫專欄,前後達16年,介紹的國內外畫家不 勝其數,後來於1985年9月整理成「黃朝湖美術專欄集」,正式由第 一畫刊社出版。 這些專欄大多是固定一個月一篇,也有隨機抒寫,大多配合時節 或重要展覽活動選樣介紹,文筆以敘述畫風或藝術家成就為主,也有 建言或分析,評論或解說,並不牽涉到太多理論或學理論述,因此用 筆輕鬆,比起60年代辛辣用筆相去甚遠,這也意味著人情世故與人緣 情份,會影響執筆的客觀性,以及不願得罪人的鄉愿心態,這也是70 年代以後,自己的文章缺乏鏘鏘有聲的畫評,以及少有論戰的現實景 象。 90年代初,是台灣出國留學返台潮的高峰,許多在海外研讀美術 的學者專家和具有新思想的畫家,陸續回到台灣,分別深入藝壇各個 領域,有不少步入大學美術系所,教起所學的新藝術思潮與技法,尤 其擅於用文筆推介當紅的表演藝術、行為藝術和裝置藝術,帶動了台 灣新的美術風潮,他們不但文筆論述精闢,口才辯論無礙,更能身體 力行的推動新的藝術思潮,無形中提昇了台灣藝壇的能見度,以及接 軌國際的雄心,論述的能力成為90年代最為重要的藝術行銷手法,執 筆的藝評家,不再以畫評或評介為滿足,而是以論述的深度與厚度, 做學理的探討與解析,讓藝評家正式進入理論家的範疇,也讓創作者 與理論家取得共存共榮的平台和舞台。 我在90年代也體會到了這一趨勢,但無法立刻迎頭趕上這股風 潮,只能仍然依著自己的老步伐,以評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與思想為 主軸,在1990年6月起為「大眾周刊」撰寫「藝壇掃瞄」專欄,每週 固定以彩色圖文評介一位藝術家,一共寫了80多篇,後來選出其中的

RkJQdWJsaXNoZXIy NDkzO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