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黃朝湖書悟入藝途生涯電子書

119 第十六篇 從「評論」到「評審」的位移 第十六篇 從「評論」到「評審」的位移 寫「評論」文章,可以任憑己意大肆發揮,也可以天馬行空提 供建言,但是,若嚴肅的來看待,則需要精通哲學、文學、美學和天 文地理的知識與判斷;「評審」則是持有專業領域所擁有的審查權的 專家學者,是一種神聖的尊稱,也是一種引領風潮或定奪名次的審判 官,兩者有時互為評比、攻防,有時則互相砥礪、相輔相成。 我是從「評論者」出發,歷經各個階段的寫作和創作後,才邁向 「評審者」的藝術工作者,兩者角色的變換或並行,並沒有改變我求 新、求變、求改革的心願,也就是從執筆批判、提供建言到擔任評審 工作,都是一本初衷,在為現代藝術謀求發展。 1960年11月,我第一次在聯合報新藝版發表一篇文章:「對全省 美展的建議」,該文針對畫展的缺失和評審方式提出建言,開啟了我 撰寫美術批評的先機,之後長達6年,都在為文批判學徒制和傳統美 展的保守與僵化,並且替現代畫辯護,期間還打起小小筆戰,這些比 較尖銳的文章,後來結集成書,由文星出版社出版,書名為「為中國 現代畫壇辯護」。 還記得當時聯合報知名記者楊蔚,曾在他寫的一篇文章中指出: 「在畫壇上,黃朝湖為現代繪畫搖旗,而扮演一個大家都感到頭痛的 『頑童』角色。黃朝湖在畫壇上,可能是引起爭執最多的人物之一。 他給人的感覺,也很難捉摸,他昨天熱得像火,肯把褲子進當,幫朋 友開畫展;而今天會冷得如冰,把那些比當票更讓人尷尬的字彙,加 在你的作品上面」。他對我當時的描繪,確實真的很貼切,只是70年

RkJQdWJsaXNoZXIy NDkzO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