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黃朝湖書悟入藝途生涯電子書

黃朝湖悟入藝途生涯 62 就的劉國松、蕭勤、趙旡極、林惺嶽、莊喆、許常惠、洛夫、莊靈、 何政廣、瘂弦、沙牧、施善繼、鄭愁予、羅門、趙天儀、辛鬱、林佛 兒、楚卿、朱西寧、柳小茵、李英豪和呂壽混,幾乎網羅了當時的精 英,成為這一代青年的文藝大本營。 「這一代」讓我覺得責任更重大,任務更繁忙,不但要大量約 稿,全心編校,還要全力推廣,尤其集集鄉下沒有印刷廠,必須利用 假日到台中市印刷,加上來往編校和郵寄發行,相當不方便,常得一 個人當三個人用,才能趕上如期出版。 還記得那家印刷廠叫進文堂,在台中市民族路上,老式活版印 刷,也就是檢字排版印刷,所以印刷不夠精美,不小心常會有錯別 字,圖片以鋅版製作,印起來有些模糊,加上當時只能黑白印刷,所 以完全靠內容來取勝。印刷廠老板也喜歡文藝,所以很好溝通,每次 看到我,都會說辦雜誌是傻瓜,要賺錢很難不容易維持,要我有心理 準備,我只能笑笑。 「這一代」的內容絕對稱得上一流,執筆者都是當時的代表人 物,論述的都是這一代的深責大任或自我期許,還有對時局、國事、 藝壇潮流的預測與批判,成為60年代年輕文學藝術家的舞台。 「這一代」屬於叫好不叫座的刊物,它是藉由世界文物供應社向 各地發行販售,書報店都可以買到,沒想到三個月結一次帳,竟然賣 得不理想,存貨達到一半,幾期下來,家裡的半層樓房竟擺滿了剩餘 的「這一代」,雖然不發稿費,節省不少開支,後來還是敵不過開支 缺口太大而鳴金收兵,暫時停止發行,一直到1970年才在台中市再度 復刊。 辦「這一代」雙月刊,讓接觸面更廣,思想觀念更開闊,對藝術

RkJQdWJsaXNoZXIy NDkzOTc=